二手鋼結構建筑用鋼量衡量標準
1、立面形狀:這是指豎向體型的規則性和均勻性,即外挑或內收程度以及豎向剛度有否突變等。如側向剛度從下到上逐漸均勻變化,則其用鋼量就較少,否則將增多,較典型的有豎向剛度突變的設轉換層的高層建筑。
2、平面形狀:若平面較規則、凹凸少則用鋼量就少,反之則較多,每層面積相同或相近而外墻長度越大的建筑,其用鋼量也就越多,平面形狀是否規則不僅決定了用鋼量的多少,而且還可衡量結構抗震性能的優劣,從這點上分析得知用鋼量節約的結構其抗震性能未必就低。
3、平面長度尺寸:即結構單元是否超長,當建筑物較長,而結構又不設永久縫時就成為超長建筑。超長建筑由于必須考慮混凝土的收縮應力和溫度應力,它相對于非超長建筑主要對待的僅是荷載產生的應力,其單位面積用鋼量顯然要多些。
4、立面節點:過于復雜的立面節點,如立面線條等,過去都是用成品線條外掛,對于公共建筑也采用石材外掛,但對于住宅項目,由于其維護成本成本高,現基本都用鋼筋混凝土現澆,必然增加單方鋼筋用量。
5、抗側力構件位置:剛度中心與質量中心相重合或靠近,或者抗側力構件所在位置能產生較大的抗扭剛度,結構的抗扭效應小,因而結構整體用鋼量就少,反之則多。
6、柱網尺寸:包括柱網絕對尺寸及其疏密程度,它直接影響到樓蓋梁板的結構布置。一般而言,柱網大的樓蓋用鋼量較多,反之雖則較少,但同時因柱數增多而使柱構件用鋼量增加,其中柱端及梁柱節點區內加密箍筋的增加量幾乎占全部增加量的50%。柱網尺寸較均勻一致不僅使結構(包括柱和梁)受力合理,而且其用鋼量要比柱網疏密不一的要節省。
7、地下結構:地下室層高過大,地下室外墻配筋必然增大,地下室底板也由于水壓力的增大導致混凝土和鋼筋用量增加;群體建筑的地下連通口以及地下溝槽,由于結構設計時的放坡,也會導致混凝土和鋼筋用量增加。
8、層高:對于高層建筑而言,層高與用鋼量之間很難確定某種關系,換言之不能肯定層高對用鋼量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就柱的箍筋而言,總高度相同的建筑物,層高較小即層數較多,其配筋量反而較多,但按單位面積攤銷后其用鋼量可能反而更少。至于跨層柱,由于其受力的復雜性以及截面較大,用鋼量一般比正常層高的柱要多。
9、豎向高寬比:這主要針對高層建筑而言,高寬比大的建筑其結構整體穩定性肯定不如高寬比小的建筑,為了保證結構的整體穩定并控制結構的側向位移,勢必要設置較剛強的抗側力構件來提高結構的側向剛度,這類構件的增多自然使得用鋼量增多勻,使得其單位面積用鋼量相對于平面長寬比接近的建筑物要多。
10、平面長寬比:平面長寬比較大的建筑物,不論其是否超長,由于兩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也即整體剛度)相差甚遠,在水平力(風力或地震)作用下,兩向構件受力的不均勻性造成和扭轉效應的增加使得構件配筋量加大。